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

    2023年3月22至23日,工信部对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建设项目组织验收,并顺利通过。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范书建,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沙南生,湖北省经信厅副厅长江斌,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高亮等出席验收会并发言。董事长丁汉院士、总经理彭芳瑜先后向专家组汇报了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情况、能力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范书建对创新中心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致力于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关键设备难题;二是加强市场化运行机制建设,按照“小核心、大协作、广开放”的模式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切实增强内生动力;三是广泛征集社会资本的投入,进一步探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多元的融资渠道。

    验收会专家组由四川大学王玉忠院士,以及来自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浙江中会会计师事务所的共5名技术专家和2名财务专家组成。专家组在3月22日实地考察创新中心能力平台建设情况,现场审阅项目资料并进行了质询与答辩,在3月23日的验收会上听取了中心的详细汇报。

· 顺利完成能力平台建设 ·

    国创中心着力建设数字化设计能力平台、数字化成形制造能力平台和数字化加工制造能力平台,购置设备及软硬件工具共计298台(套),已形成国内领先的装备结构性能正向设计与虚实映射仿真能力、机器人化智能加工装备,建成喷印显示器件打印、性能测试线,激光加工、超精密加工水平国内领先。平台具备几何量检测、材料分析与力学性能检测、激光精细微纳加工及检测、两机制造、精密制造、激光增材制造等公共服务能力,正有力支撑行业和区域的数字经济创新需求。

· 突破多项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 ·

    国创中心聚焦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核心工艺装备卡脖子补短板、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三大工程,一批重要的工业软件和工艺装备在国家重大工程与重点型号中进行工程应用验证,多项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

    国创中心中心实现了多款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新型显示喷墨打印技术与装备”已实现千万级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新型显示制造技术“变道赶超”提供重大机遇;“大型水轮机移动式坑内在位修复加工装备”正服务于葛洲坝和三峡发电机组维修,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数亿元;“大型厚壁构件高功率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成套装备”在中船719所、南高精、中铁科工等重点企业实地应用;“航空航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飞秒激光切割装备”在武汉华工激光、北京卫星制造厂、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进行应用示范;“航天光学元件微激光辅助加工系统”制造精度由纳米级提升至亚纳米级,正服务于国家空天安全战略与前沿基础科学发展。

    同时,中心也实现了多套工业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多轴加工与仿真CAM软件TurboWorks”全面支持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叶片、叶盘、叶轮等特征零件的高效高质加工编程及仿真验证,集成二十余项自主专利加工策略,实现源代码级别安全可控;“三维CAD软件自动评测工具集”统一测试桩接口组件覆盖率95%,一周内可完成一款三维CAD 80%以上指标的测试,补齐国产三维CAD技术短板;“复杂产品加工全要素的数字孪生建模与仿真软件”实现了复杂曲面零件的几何特征识别及刀具路径生成、机床运动仿真、切削力建模等加工过程关键要素建模,实现数字孪生模型的自进化;“通用非线性动力分析系统软件”覆盖主流商业软件常用算法和功能,实现国产替代。

· 胜利完成项目考核指标 ·

    国创中心基本建成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成形制造、数字化加工制造三大能力平台,多项关键技术取得有效突破,填补若干国内空白;获批72项软件著作权,形成9套商业化工业软件,建立738个模型库;孵化4家创新企业;服务163家企业、13个产业园区,使企业相关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不良品率降低。

    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管理基本规范,较好完成了实施方案及批复中的目标、内容、任务及考核指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工信部科技司、工信部产促中心、省市区经信部门相关领导,创新中心共建单位、股东单位、用户代表等共30余人参加了验收会。